就算是職業運動員也會有的十大不良習慣 (上) / 極限體育中心專題小組整理
我們一直都認為,一個國家的運動產業跟運動員要進步
除了訓練技術當然要隨著時代更新作改變之外
「觀念」的問題阻撓了不少台灣運動員種種可以大幅成長的可能
特別是世界棒球經典賽過後,我們看到中國大陸令人耳目一新的成長
除了聘請前大聯盟的總教練領軍整頓之外
全隊一年當中有很多時間是移訓美國,把美國的進步觀念接受進去
本屆WBC的冠軍隊日本國家代表隊,同樣也做了好多年的觀念跟體制革命
漸漸把以往很多東方用「勇氣彌補不足」的運動訓練理論轉向西方的科學訓練
才能夠在世界棒球各大強國中脫穎而出,連續奪得兩屆的WBC世界棒球經典賽的冠軍殊榮
有不少運動訓練的迷思是不分東西方的,極限體育中心專題小組特別在世界棒球經典賽後
整理出台灣當前運動員最容易有的不良觀念跟習慣,徹底剖析我們的運動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制度面、政策面不在我們所討論的範圍,也非我們討論後一時半刻就可以改善
但是觀念的轉變跟接受其實是在一念之間,超越巔峰不是不可能,只要你肯改變,就會發生
這也是我們極限體育中心一直在努力的事情,我們衷心期盼台灣的體育界能夠更好,運動員更健康
第一個不良觀念:漫無目標的訓練,簡稱「亂練一通」
正確的訓練目標,應該是「簡單、清楚」的
擬定得太多太複雜,還沒開始實行之前,動力就少掉了一半
目標的設定最好以「能長期進行、有效率、有成效」的方向去作
目標不明確,除了動作隨便練之外,重量、強度也都隨意沒有逐漸提昇
那麼訓練就完全沒有品質可言,練了也只是浪費時間跟少少增進身體健康
如果可以有教練幫忙作紀錄,甚至輸入到電腦裡頭那是最理想
身為運動員,設定的「數字」應該是要在合理範圍內使目標更具有挑戰性
例如百米賽跑半年內可以多進步零點零五秒
因為你是選手,不能用「練爽的」那種心態去定目標
更多的挑戰,才會有更多的動力跟衝勁
第二個不良觀念:重「量」不重「質」
傳統東方的運動訓練觀念,至今還有很多國內的「基層教練」對此深信不疑
勤能補拙不是無限上綱可以亂用的,所有的肌肉、關節、韌帶等等組織
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重量訓練確實有效能延長組織的使用壽命跟耐操程度
但只要操過頭,該爆炸的還是會爆炸,尤其是膝蓋跟肩關節這兩大運動傷害爆點
日本的甲子園、台灣的金龍旗對於投手的濫用已經寫到大家心都死了
兄弟象隊的本土投手,「黃金潛水艇」廖于誠廖阿鈣動不動就是練投破百球來找回手感
或者實戰燃燒鬥魂跟手臂,投破130球獨撐全場完投敗的遭遇比起來
洋基隊的台灣王牌的「建仔」:王建民
道奇隊的不死鳥、台南之光「小小郭」:郭泓志
練習的時候一天不會超過五十球的投球數,感覺不太對勁,可能二十球丟完就去冰敷
真正用力投,也只有三十球,專心去投,投完收工,讓這三十球都跟有實戰投球一樣的高品質
不會想說多投一點練感覺,因為沒有感覺的時候,就算投到全身沒力反倒更沒感覺
哪怕是前幾年罹患「投球失憶症」的張誌家選手,據了解也沒有每天丟破上百球找回姿勢
今年熱身賽的投球動作已經有2001年那種柔軟似鞭的完美感覺
不像去年我們看到的「阿家」,是個穿棒球服上場丟球的鉛球選手
就是經過科學化後,有品質有效率的訓練及調整的成果之一
為什麼美國職棒大聯盟,好多三十五歲,甚至超過四十歲的球員照樣「殺很大」?
而台灣的運動員不用到三十歲就已經被尊稱為「老將」了,等著要去填香雞排的加盟單了
因為全身是傷,使用過度、缺乏保護,就算千萬個不甘心也不得不服老
這不只是棒球場常有的悲歌,而是整個台灣體育圈缺乏嶄新運動訓練跟保養觀念的悲哀!!!!
第三個不良觀念:一定要練到累死才叫作有練到
訓練的意義,不在乎練完之後流了多少汗水、換了多少衣服
也不是練得氣喘呼呼走不動才是人家說的「有練到」
訓練真正的成就感,是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毛病接著改善
甚至在訓練中明確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跑得更快、跳得更遠更高
運動員的訓練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非常長期的規劃
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你一個星期不會只練上一天
則是要將體力聰明的分配,讓訓練能夠有效率、無傷痛去提昇您的身體素質
心理上也不會想到明天還得訓練,那今天練得那麼疲勞該怎麼辦
如果不去正視這種不良觀念,就會引起更麻煩的「訓練過度」
關於「訓練過量」,我們建議您可以再來看下列的相關文章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68434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