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職業運動員也會有的十大不良習慣 (中) / 極限體育中心專題小組整理

 

第七個不良習慣:永遠的胸胸胸、手手手,只練單一部位

boredworkout.jpg

一個運動員要進步,不能經年累月都是使用同一套訓練菜單

十年前上太空的練法,可能十年後只能留在地球殺豬公

充滿變化、彈性的科學訓練課表是運動員能夠不斷進步的秘訣之一

在健身防裡頭,您如果看到有人只要去健身房永遠都是練二頭肌

那個人的二頭肌絕對不會大,而且全身的發展也不會太好

因為他忽略了身體的發展是環環相扣,尤其是大肌群的進步可以帶動小肌群

反而是拼命練小肌群,卻只有顧此失彼的下場,練了老半天,該大的不大,任誰都會很難過

職業的健美選手,每一套課表不會用超過兩個月

一套課表如果用超過半年,不管是有再怎麼好的內容、再怎麼紮實的份量

身體因為缺乏刺激,心理因為缺乏新鮮感跟挑戰,都會使一個運動員的表現停滯

關於訓練課表的大小事,可以點選下列的連結作更進階的閱讀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253878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256223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256868

第八個不良習慣:缺乏恆心,找不到可以調適的良方

persistence.jpg

運動員的訓練,是長期的奮戰,時間又長,說實在也是很枯燥

「單調、乏味」是讓大部分的運動員訓練動力下滑的主因

現在就連球員在練球都會開始聽音樂,經過研究證實,訓練效果更好

只要不無聊、不單調,一切都好講,選手就會愛上訓練,不會偷懶

第八點有提到,「課表的變化性」,對於田徑這樣運動,多變化性的課表更加需要

專家指出,至少每四個星期要更換一半的訓練課程

而課表當中的重量訓練動作,尤其是多關節的訓練動作,如蹲舉、硬舉等等

則是要放在課表當中當固定班底,因為多關節的訓練動作都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

那比較起來,多關節的動作變化性較少,選手們要克服小小的無聊問題應該不是太難

其他單關節的動作是可以有更多的替代動作,做起來也不太會感到煩悶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拿到哪裡都講得通

第九個不良習慣:缺乏人體工學的常識,時常違反人體工學的機制

Biomechanics.jpg

現在對於人體工學的重視,已經比以往高上不少

早期的棒球,為了讓投手更有壓制力,常常會有不少怪招要投手改姿勢

儘管投球這個動作,本身就是種相當違反人體工學的運動

但是能將人體工學應用在減少傷害的話,還是有不少投手引退之後照樣有健康的手臂

中華職棒成立至今以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興農牛的前王牌投手蔡仲南

台灣棒球史上,水準最高的指叉球代表選手就是他

為了能使他的拿手武器移動範圍更大,所以投球姿勢也越來越不自然

幾乎是以非常「卡」的不順暢姿勢出手,對於下半身的負擔之大難以想像

後來因為膝關節積水問題嚴重,加上沒有適當保護過度使用的結果

上半身跟下半身一起引爆,復健的狀況並不理想,因為傷勢大大小小加起來數不清

每一年都宣告要復出的大復活秀,最後都變成了充滿遺憾跟嘆息的空氣...

阿甘蔡仲南.jpg

岡島秀樹.jpg 

只要符合人體工學,適當保護選手,紅襪隊的岡島秀樹選手同樣屬於怪投

但也沒有因為投球姿勢奇怪而斷送他的棒球生命,反而到了MLB之後還有進化

當然美國的訓練不會去強改你的姿勢或習慣動作,只要不是不良、違反人體工學的動作都不會改

讓你順其自然去發揮就對了,亞洲國家的棒球,尤其受到日本影響很大的台灣

都很喜歡改選手的姿勢,當然成績有好有壞,改壞的我們就不提了,來說些正面的例子

自由時報記者林正堃先生攝影作品.bmp

例如La New熊隊的潘忠韋選手,就是物理治療配合人體工學挽救回來的一名好手

因為以前業餘時代的膝蓋重傷,物理治療之後,傷勢好轉的程度有限

後來進入職棒,加入了前身為第一金剛,現為製鞋專業的La New熊隊

董事長劉保佑先生,特別以其名下的足部研究所為潘忠韋選手開發專屬用鞋

減少膝蓋的磨損,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

加上後來打擊教練修改打擊姿勢之後,改造成功,因為更符合人體工學

讓綽號「喇叭」的潘忠韋選手能夠更輕鬆地在場上全力揮擊

所以運動員應該注意,當您的成績沒有進步的時候

不是去用一些怪招圖變圖強,而是要檢查自己的訓練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回歸基本面去審查才是最正確的

人體工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台灣的教練卻對於該門學識沒有基本程度的涉獵,的確很可惜

第十個不良習慣:教練交待狀況不好就去跑步吧

AA032336.jpg

的確,狀況不好、撞牆期的時候,輕度、多樣的有氧運動是有幫助的

不過作太多就不好了,特別是腿部太疲勞又不舒服的時候最好避免

那只會讓你的疲勞更加劇,狀況繼續差下去而已

可是在台灣,仍是有選手會在撞牆期的時候選擇一直跑步

對於跑步或者有氧運動有一種特別、近乎迷信的堅持

體育老師,基層運動的教練聽到選手狀況不好

直覺就是因為欠跑才會狀況差,體能操一操,傷痛、低潮就會不藥而癒

選錯有氧運動、或者是有氧運動作過頭,對於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不是說有氧運動不好,重量訓練過度傷害也是一樣大

關於狀況不好的時候,該怎麼適當利用有氧運動還有改善飲食作調整

我們也有相關的文章來作介紹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667131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749361

http://maxsportcenter.pixnet.net/blog/post/26684347

要作一個聰明的運動員,想必讀完這一系列的文章,您絕對會有個清楚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SPORT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